目前,优质肉种鸡在产蛋期基本都是采用笼养方式,配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因此,在本部分内容介绍时都以笼养方式为基础。
(一) 饲养环境条件
1.保证鸡舍的安静和舒适 在繁殖期,尤其是产蛋初期,鸡常表现高度神经质、易惊群而增加不合格蛋数量,甚至还会导致产蛋率下降,严重者乱碰撞引起内脏出血死亡。所以,鸡舍内和鸡舍周围避免噪声的干扰,饲养员不要穿色彩鲜艳的衣服进入鸡舍,严禁鸟、老鼠、狗、猫进入鸡舍; 普通鸡舍要勤清粪,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2.预防疾病 人工授精操作要轻稳快捷,器具消毒要严格,避免人为地传播疾病。
3.提供充足、清洁卫生的饮水 要注意水质和大肠杆菌含量不能超标,饮水器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4.精确控制光照 光照对种鸡繁殖性能有决定性刺激作用,正常情况下18~19周龄增加光照; 若体重过轻,应推迟1~2周,否则以后将难以高产。增加光照的方法,第1周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光照1小时,以后每周递增20~40分钟,在26周龄时达到每天16小时为止。种公鸡应先于母鸡1周增加光照,提早性成熟,保证配种所需。产蛋期光照时间一般为每天16小时,后期可增加到16.5~17小时。
人工补光的开、关灯时间要保持稳定,不能忽早忽迟。烧坏的灯泡要及时更换,定期擦去灯泡表面的尘埃。
(二) 产蛋率上升期的管理
这是繁殖期管理的关键阶段,通常从19周龄开始。这一阶段只需6~7周,而鸡体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上的调整,首先是这个阶段基本达到性成熟,要加速卵巢的排卵进程; 其次还要完成一部分体重增长; 第三是人工授精操作又是一个应激因素。所以,这一时期鸡的负担很重,精心管理显得非常关键; 否则,死淘率就较高。这一阶段除做好前述管理工作外,还应注意几点。
1.饲料 能量是产蛋性能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尤其是夏季更应保持一个较高的日粮能量水平,单纯注重蛋白质水平的观点必然造成饲料浪费。
2.饮水 饮水中添加优质维生素添加剂,如速补-14等。
3.认真观察鸡群 发现脱肛鸡及时隔离治疗。
4.提前3~5天增加饲料供应量 建议根据开产几周内的产蛋和蛋重情况,作出日产蛋率上升情况的预测,按产蛋率每上升1%,给料量增加0.8~1.0克/ (只·日),并提前3天给此料量,使鸡群产蛋率到50%左右时的采食量达到产蛋高峰时采食量的90%左右。这一阶段不能减少喂料量。
5.补喂沙粒 沙粒直径为3~4毫米,每周每只鸡喂10克,一次供给。沙粒要淘洗干净。补喂沙粒的目的是促进鸡对饲料的消化,提高饲料转化率。
(三) 产蛋高峰持续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高峰持续期的管理关键是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全价营养的日粮,喂料量基本稳定。高峰期后鸡的生长发育减缓,体重的增加主要是脂肪的沉积。所以要参照饲养标准,探索性减少供料量。若减少1~1.5克/ (只·日),观察2~3天,产蛋量维持时,给料量按减后的量执行,并继续缓慢减少; 若减后产蛋量下降速度过大,应立即恢复到原来的料量。36周龄后,建议产蛋率每下降2%~3%,减料2~3克/ (只·日),尽量保持产蛋率平稳下降,这样既可节省饲料,降低成本,也可保持鸡体较小的体增重,使高峰持续期长。否则,母鸡会出现过肥,产蛋率下降快,种蛋合格率低。
(四)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经常观察鸡群,及时淘汰病、残、弱和停产鸡,降低生产成本。这一时期还要补充钙质。因为鸡吸收利用饲料中钙和由骨骼中转化钙的能力减弱,但若提高日粮中钙含量,则适口性下降,影响采食量,所以有必要补钙。最好是补喂可溶性贝壳粒,用量是2克/ (只·日),在下午一次投喂。
(五) 繁殖期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1.种公鸡饲料营养水平 蛋白质含量为15%左右,钙含量约1%,维生素用量要高于母鸡用量的25%~50%,微量元素用量也要适当增加。在采精频繁期或寒冷季节,每天应给每只种公鸡另加1/3~1/2个熟鸡蛋 (拌料)。
2.专人管理 由采精人员负责饲养管理。
3.环境条件 舍内温度为10~25℃,冬季要有升温保暖措施,夏季要有降温措施。高温会抑制精子的生成过程,为避免夏季高温对种公鸡的不良影响,在夏季除采取降温措施外,还可在饲料中加喂0.6%的碳酸氢钠 (特别提醒: 夏季降温是提高种蛋受精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风换气良好。有害气体和灰尘含量超标,环境不良,不仅影响精子的形成,还会造成采出的精液品质下降。
光照时间随种母鸡的标准进行。单舍饲养的,可比母鸡提前1周增加光照,每周增加0.5~1小时,直至每天14~16小时,并保持稳定。光照强度略高于母鸡标准。光照时间不足或变动频繁、光线过暗都不利于精子的生成。
(六) 优质肉种鸡的季节管理
1.春季管理 春季气温慢慢地回升,日照逐渐延长,是鸡群产蛋的好季节。产蛋前期和产蛋高峰期的鸡群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此时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能量需达到12.55~13.81兆焦/千克,粗蛋白质应达到18.5%以上,根据产蛋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日粮营养水平,使之适合季节变换时营养需要。
在初春时天气变化比较大,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很大,昼夜温差也大,这时还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春季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开始大量生长繁殖,蚊蝇等昆虫也开始滋生,春季多风多雨、气候温暖又利于疾病传播发生,所以春季应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对鸡舍内外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疾病发生。
2.夏季管理 夏季天气炎热是四季中最难管理的一个季节,饲养管理困难,鸡群易受高温影响,发生产蛋率下降、死亡等情况,这时期管理重点是防暑降温,促进采食,降低热应激对鸡群造成的影响。
产蛋鸡适宜的环境温度上限是28℃,当超过28℃时,鸡体单依靠物理调节已经不能维持机体热平衡了。当气温超过32℃时,鸡群就会出现热应激反应: 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采食量显著降低,产蛋率下降,甚至引起死亡。所以这一时期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在鸡舍外周墙壁涂白色涂料,或在房顶层加盖一层遮阳网降低太阳能辐射,也可在房顶安装节水循环系统,让水流吸收一部分热量来降低舍温,在舍外搭遮阳棚或多植高大树木,绿化环境,降低舍温。
在中午12时到下午3时可利用自动喷水系统带鸡喷雾10~15分钟,降低体温,但应严格控制喷水时间,防止造成积水,并加强通风,还可安装湿帘通风装置,可降低舍温3~5℃。
加强通风,提高舍内风速,可促进热量排出。
在饲料中添加抗热应激药物等,按每千克饲料添加200毫克维生素C,或添加0.3%~0.5%碳酸氢钠,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0.05%阿司匹林。
改变喂料时间,早晨可提前到4~5时喂料。
加强消灭蚊蝇的管理工作。
3.秋季管理 秋季日照逐渐变短,天气凉爽,秋天也是鸡群容易出问题季节,应加强管理。
秋季昼夜温差大,注意夜间保暖,冷暖空气交替也是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注意做好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
产蛋后期开始换羽,此时应对鸡群再进行一次挑选,病鸡、低产鸡给予淘汰。
夏至之后,日照逐渐缩短,需要在夜间和早晨补充光照,可在早晨5时开灯,晚上9时关灯,保持每天16小时光照。
秋季末应做好越冬准备,对场区环境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做好入冬工作准备。
4.冬季管理 冬季管理重点是防寒保暖,鸡适宜温度下限是13℃,当舍温低于此温度时,鸡体就需要增加热量来维持平衡,所以尽可能维持舍温不低于13℃,在低温下因散失热量过多而影响生产效益,并可能增加采食量15%~20%,提高舍温有利于节省饲料。冬季应做好防止贼风发生工作,用挡风板或其他物品堵塞通风孔口,防止贼风直接吹到鸡体。冬季由于加强防寒保暖工作往往又疏忽了通风换气工作,造成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偏高,浓度过大,也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发生,所以在中午应加强通风换气,使舍内保持新鲜空气,利于鸡体健康生长。
(七) 优质肉种鸡的人工授精
优质肉种鸡基本上都是采用笼养方式,配种都是采用人工授精。
1. 公鸡的采精
(1) 采精方法: 生产上采用的是按摩法。
(2) 采精前的准备: 种公鸡要单笼饲养。开始训练前两天用剪刀将其肛门周围2~3厘米的羽毛从贴近皮肤处剪去,方便采精操作和避免污染精液。并于训练采精之前2~3小时不要喂料。公鸡经3~5次训练 (每天1次),大部分都能采到精液,有些发育良好的公鸡,在采精熟练的情况下,开始训练当天便可采到精液; 也有部分公鸡虽经多次训练 (7次以上) 仍不能建立条件反射,这样的公鸡如属于没有达到性成熟,则应加强饲养管理,用隔日训练法继续训练,反之,则应淘汰,生产中受训公鸡的淘汰率约为5%。
采精、输精之前,所有用具都应清洁、消毒、烘干,若无烘干设备,清洁干净后,应用锅蒸或用蒸馏水煮沸30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方可使用。
(3) 保定公鸡: 多人一组输精时,操作者双手各握住公鸡的一条腿 (贴近腿根部) 自然分开,类似自然交配姿势,拇指扣其翅,让公鸡尾部朝前,头部向后,平置于人体右侧腰部。单人采精时,采精员坐在凳子上,将公鸡夹于两腿之间予以保定,公鸡头朝左下侧,尾朝右上侧,此时便可空出两手便于采精操作。
(4) 按摩与收集精液: 采精员右手中指与无名指夹住集精杯,杯口朝外。左手掌心向下,拇指与其余四指自然分开贴于公鸡背部,从翅根处轻轻推至尾羽区,按摩3~5次,引起公鸡性反射后,左手迅速将尾羽压向背部,并使拇指与食指分开,跨捏于泄殖腔上缘两侧,与此同时,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呈虎口状紧贴泄殖腔下缘腹部两侧,轻轻抖动按摩,当公鸡交配器充分外翻时,左手拇指与食指做适当挤压,精液即流出,右手便可持集精杯承接精液。注意: 以上公鸡保定和采精操作左、右手可互换位置。
(5) 适宜的采精间隔: 为获取优质的精液及圆满完成配种任务,建议公鸡采用隔日采精制度; 若公鸡数量少或配种任务大,也可在1周之内连续采精3~5天,中间休息2天,但要注意公鸡的饲料营养 (特别是氨基酸及维生素) 及体重变化,28周龄以前的种公鸡严禁连续采精,否则易引起公鸡早衰。
2. 输精
(1) 输精方法: 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是泄殖腔外翻输精法,一般由2~3人配合操作,鸡群体大时以3人一组工作效率最高,1人输精、2人抓鸡翻肛; 输精时翻肛人员 (助手) 以左手抓住母鸡两腿,轻轻拖至笼门口,使鸡尾部稍向上抬,胸部靠在笼门处,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呈虎口状自然分开,在母鸡腹部柔软处施以适当压力,泄殖腔即可翻开,其中位于左上侧的开口为输卵管开口,输卵管口露出后,输精员将吸好精液的滴管 (或其他输精器) 插入输卵管内,挤出精液,拔出输精器,翻肛人员将鸡轻轻放回笼内即完成输精操作。
(2) 输精部位和深度: 不同部位或不同深度输精均对受精率有影响,输精部位不同,精子到达受精部位的数量与时间有差异。鸡品种不同,输精深度应有差异,小型优质肉用种鸡1.5~2.0厘米,中型优质肉种鸡2.0~2.5厘米,快大型优质肉用种鸡及快大型肉鸡则以2.5~3.5厘米为佳; 高温季节可采用深度上限; 每杯精液最后1/3时可适当深一些; 镜检精液质量好的采用深度下限,反之采用上限; 每天输精开始时 (部分鸡输卵管中有硬壳蛋) 输精部位应浅一些。
(3) 输精量与输精次数: 母鸡开产后首次输精,应输入2倍的输精量,或每只母鸡连续输2天,以便贮精腺充满,可维持较高受精率及较长的持续受精时间,在大规模的种鸡生产中每次给母鸡输入的优质精子数应不少于8 000万个。优质肉鸡种母鸡盛产期每次输入原精液0.025毫升,每5天输精一次,产蛋后期或夏季每次输入原精液0.03毫升,每4天输一次; 鲜精稀释后输精的,应根据稀释倍数调整输精量,如1:1稀释,输精量应加大1倍,以此类推。
(4) 输精时间: 下午当母鸡子宫中有软壳蛋时输精,受精率最高;母鸡子宫有硬壳蛋时输精,对受精率有较大影响,而且越接近于临产,受精率越低; 母鸡输精后2小时内产蛋,其后一周内种蛋受精率仅为62%; 输精4小时后产蛋,受精率可达92%。生产中一般要求在95%~96%的母鸡产蛋后进行人工授精,根据光照制度的不同,授精时间在每天下午2: 30~5: 30。
(5) 输精时的注意事项: ①翻肛人员将母鸡拖至笼门口时要使母鸡身体稍往右侧倾斜,以防给母鸡腹部施压时排粪、尿污染输卵管开口。②当给母鸡腹部施压时,一定要着力于左侧,因输卵管开口位于泄殖腔的左上方,右侧为直肠开口,若着力均匀或相反,易引起母鸡排粪,同时开产阶段 (或产蛋率低时) 造成部分母鸡输卵管翻不出而漏输。③无论使用何种输精器,均需对准输卵管开口中央位置轻轻插入,切忌将输精器斜插入输卵管,否则,不但不能将精液输入,而且容易损伤母鸡输卵管壁。④助手与输精员要密切配合,当输精器插入瞬间,助手应立即解除对母鸡腹部的压力,输精员便可有效地将精液全部输入,否则不易将精液输入,甚至会使精液倒流至泄殖腔内而导致输精失败。⑤不要输入空气或气泡,要求输精管精液前端不能留有空隙,由于助手与输精员配合不密切,输精时产生气泡时要重输。⑥防止相互交叉感染,对有泄殖腔炎症或患病母鸡要挑出隔离,不能进行输精; 建议使用一次性输精器,切实做到一只母鸡换一套输精器; 使用滴管类的输精器,必须每输1只母鸡用消毒脱脂棉擦拭输精器,每次用后,输精用具要及时清洗、消毒。
(八) 减轻应激对种鸡的影响
应激会造成产蛋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量及健康状况的下降,在生产中应设法避免应激的发生。
减少应激的措施
(1) 保持生产管理程序的相对稳定: 每天的加水、加料、拣蛋、消毒等生产环节应定时、依序进行。不能缺水、缺料。饲养人员不宜经常更换。
(2) 防止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 每天开灯、关灯时间要固定。冬季搞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防止高温、低温带来的不良影响; 春季和秋季在气温多变的情况下,要提前采取调节措施; 夏、秋雷雨季节要防止暴风雨的侵袭。
(3) 防止惊群: 惊群是生产中容易出现的危害,也是较严重的应激。防止措施: 生产区内严禁汽车鸣喇叭、严禁大声喊叫,舍内更不能乱喊叫,门窗打开或关闭后应固定好,饲养操作过程动作应轻稳。陌生人和其他鸟、兽不能进入鸡舍。
(4) 更换饲料应逐渐过渡: 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更换饲料,但每次更换饲料,必须有5天左右的过渡期,使鸡只能顺利地适应。
(5) 尽量避免注射给药: 产蛋期间应尽可能避免采用肌内注射方式进行免疫接种和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免引起卵巢肉样变性或卵黄性腹膜炎。
(6) 提早采取缓解措施: 在某些应激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的情况下,应提前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C。
专家提示1
由于缺少实用的饲养标准和体重发育标准,优质肉种鸡育成期使用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在开产后的生产性能表现会更好。如果育成期饲料营养浓度高,可能会在体内沉积较多的脂肪而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
专家提示2
优质肉种鸡的种公鸡选择要重点放在早期的生长速度、胸部的宽度、羽毛的颜色和腿的颜色方面。如果这几个方面的特征不符合要求,将来其后代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多数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