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代谢旺盛,胃内pH比较高,主要含有消化奶水的各种酶类,肠壁非常脆弱,受到母体奶水中抗体的保护,有益菌群容易发生变化,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等。
断奶仔猪出现腹泻性应激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1.多种应激引起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组织屏障:胃肠绒毛的萎缩退化); 2.换料应激因营养成分的改变而消化能力不足(化学屏障:酶系统不健全); 3.营养水平过高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超出了消化能力); 4.环境应激如温差过大引起仔猪受凉或接触比较脏的物质(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 5.转群应激引起的合群打架斗殴而造成感染性腹泻(窘迫应激); 6.过分免疫引起的“疫苗病”,过分消耗了用于维持机体正常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的特殊应激营养(免疫屏障:过度的免疫激活消耗了免疫资源); 7.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的继发感染(生物学屏障:微生物菌群破坏)。
针对这些情况,对断奶应激的解决思路上重点突出对断奶仔猪胃肠道的健康调节。
1.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母猪哺乳期采食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母猪的泌乳能力,而提高哺乳期采食量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强母猪的产后护理,如通过宫炎净清宫、抗菌消炎等方法,迅速促进产后母猪子宫复旧、消除炎症。产后5d阴户水肿消除、母猪精神状态良好特别是采食量恢复正常是非常关键的评价指标。通过提高母猪泌乳力提高仔猪断奶重。
2.提高仔猪的吸吮力。通过加强产后仔猪对母猪乳房的吸吮,一方面让仔猪吃够初乳,获得初乳母源抗体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吮吸乳腺诱导松弛素、催产素快速产生,迅速疏通乳道、消除乳房水肿和将乳腺腺泡中的奶水挤出,同时通过吮吸不断刺激乳房诱导催乳素的持续分泌水平,使母猪乳腺在仔猪的强烈吸吮下进行二次发育,奶水不断增加,充分满足仔猪营养需求和对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3.延后教槽日龄锻炼仔猪肠道。通过哺乳16日龄以后开始教槽方式让仔猪开始少量接触含植物性蛋白的饲料,可以使用专用的教槽料(但要注意教槽料中不能含有过高营养水平,不要含酸、酶、Zn和抗生素),也可以直接使用哺乳料给仔猪教槽,教槽的目的要非常单纯,就是教会仔猪吃料就行。不要试图通过补充教槽料来提高断奶重,重点是锻炼仔猪胃肠道和学会开口吃料。
4.适当延长母猪哺乳期。大量临床试验证明,28~35日龄断奶,有利于提高断奶仔猪(保育猪)存活率。通过适当延长母猪哺乳期就是为了仔猪多吃奶,提高断奶重,提高其断奶时的适应性,同时有利于促进仔猪胃肠道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断奶后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有效减少腹泻的发生。
5.提高断奶仔猪的抗应激能力。通过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如确保保育舍的环境温度比哺乳舍高2℃,做好保育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选择优质的保育料,避免饲料霉变,通过形态过渡和营养过渡实施彻底的全进全出管理,如断奶时同步进行断奶和转群、合群,并且宜在傍晚光线较暗的时间进行;实施抗应激管理,在饮水中加上富含维生素C、赖氨酸螯合镁等抗应激营养,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和抗感染能力,有效减少断奶腹泻和亚临床感染的发生。
总之,断奶仔猪的管理其实是一个应激管理的过程。其中心的工作就是调理好仔猪的胃肠道,通过维护胃肠道的四道屏障来提高机体健康水平,通过提高母猪的产奶量和仔猪的哺乳管理提高断奶重,通过应激营养提高断奶仔猪的抗应激水平,通过加强仔猪饲养管理、优化饲料营养水平、改善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提高断奶仔猪的适应性,降低发病率、死淘率,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